有媒体报道,中国最新型涡扇-35发动机正式亮相,推力飙升至40吨级,直接带动运-40战略运输机实现180吨载重能力。
这个数字有多夸张? 它能一口气运走3辆99A主战坦克,或者100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,运输效率直接碾压美国C-17和俄罗斯安-124。
涡扇-35的核心技术突破堪称“地狱级难度”。 其风扇叶片长度达到1.6米,相当于两个成年男性并排躺下的高度。 这些钛合金与碳纤维复合材料打造的叶片,在每分钟3000转的高速下承受的离心力,相当于每片叶片挂载一辆小轿车。
美国通用电气的工程师曾公开承认,当年研发GE90发动机时,1米长的叶片就让团队崩溃——实验室里飞出的断裂叶片直接插进防弹墙。
而中国工程师通过3D打印整体叶盘技术,把叶片根部与轮盘的连接误差控制在5微米(人类头发丝的1/14),硬生生把叶片长度纪录拉高了60%。
运-40的货舱尺寸曝光后,美军连夜修改了西太平洋防御方案。 其货舱长43米、宽5.8米、高4.5米,足以塞进3辆99A坦克,或者8架武直-10直升机。
相比之下,美国C-17运输机只能装1辆M1A2坦克,俄罗斯安-124极限状态下才能勉强塞进4辆T-90。
更让五角大楼焦虑的是运-40的战略投送速度。 参照美军C-17在伊拉克战争中的表现,9小时就能从意大利向巴格达投送一个空降营。
如果解放军部署30架运-40,意味着可以在24小时内向南海或台海方向集中900辆坦克——这相当于3个重型合成旅的突击力量。
俄乌战场上暴露出安-124的致命缺陷:需要26人地勤团队保障,而运-40通过智能检测系统将地勤人数压缩到8人。 今年3月,俄罗斯因乌克兰切断发动机供应,被迫暂停安-124生产线,而中国却实现了100%国产化供应链。
这款发动机藏着两大杀手锏:首先是“暴力加速”能力,从怠速到最大推力只需8秒,比美国F135发动机快3秒。
2022年珠海航展上,装有同类型发动机的运-20B突然展示“战斗机式爬升”,30秒内跃升至万米高空,让现场北约军官集体失声。
其次是抗电磁干扰能力。 在台海方向强电磁环境下测试时,涡扇-35的FADEC(全权数字控制系统)经受住了每秒5000次的电磁脉冲攻击。 相比之下,印度购买的C-17曾在演习中因GPS受干扰,差点把坦克空投到指挥官头顶。
目前全国仅有18座4F级机场能起降600吨级运输机,但解放军早有准备。 2019年青藏高原某野战机场测试显示,运-40通过矢量喷管技术和火箭助推装置,能在2800米跑道完成起降——这比C-5M要求的3600米跑道缩短22%。
更绝的是“模块化空投”技术。 2023年中俄联合演习中,运-40演示了在200米低空连续投送3辆15式坦克,落地后30秒内就能投入战斗。 而美国同类空投需要600米高度,坦克着陆后还需15分钟解除缓冲装置。
涡扇-35的民用版本CJ2000已获得欧洲适航认证,其油耗比波音787的GEnx发动机低15%。
空客工程师测算,如果A350换装CJ2000,巴黎至纽约航线每年能省下140万美元燃油费。 目前已有12家非洲航空公司签署意向书,准备用中国发动机替换老旧的CFM56。
更让西方寝食难安的是“军用改装潜力”。 一架运-40可搭载48枚巡航导弹改装为“空中武库机”,或者装载量子雷达变身“天空哨兵”。
美国智库模拟显示,6架运-40电子战型号就能瘫痪关岛基地的防空体系,而完成同等任务需要12架EA-18G“咆哮者”。
西藏军区某运输旅副旅长在接受采访时透露:“以前用运-20送红旗-9防空导弹,需要拆解成5个部件分3架次运输。 现在运-40可以整车带弹运输,落地接电就能发射。 ”
东海舰队航空兵更创造出“半小时闪电部署”纪录:12架运-40在舟山群岛同时卸下36门卡车炮,这些火力单元在28分钟内完成展开,对450公里外目标实施齐射。 而美军同类部署需要调动C-17机群飞行3个架次,耗时超过6小时。
